向雷锋同志学习

雷锋(原名雷正兴),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1960年参军,同年11月入党。他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,热爱共产党,热爱社会主义,热爱人民群众,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。

一次,雷锋从沈阳转车,他背着背包过地下通道时,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拐棍,拎了个大包袱,吃力地迈着步子,雷锋走上前问道:“大娘,您到哪儿去?”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俺从关内来,到抚顺去看儿子!”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,立刻把大娘的包袱接了过来,用手扶着老人说:“走,大娘我送您到抚顺。”进了车厢,他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大娘坐,自己就在旁边站着,掏出刚买的面包塞到大娘手里:“大娘,吃点吧,先垫垫肚子。”并同老人唠开了家常。到了抚顺,雷锋背起老人的包袱,搀扶着老大娘用地图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。母子俩一再感谢雷锋,雷锋却说:“谢什么啊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

1960年8月,驻地抚顺上寺水库发生洪水,运输连接到了抢险救灾的命令。雷锋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了双手,他忍着疼痛,又和战友们到上寺水库大坝上连续奋战了7天7夜,荣立二等功。有一次,雷锋上街办事,看到望花区召开大生产动员大会,他立即取出存折上的200元钱,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,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,只好收下一半,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,他捐献给了辽阳灾区。团党委因此决定树立雷锋为“节约标兵”。

雷锋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一块好好的木板,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,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?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。由此看来,钉子有两个长处:一个是挤劲,一个是钻劲。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‘钉子’精神,善于挤和钻。”


1960年10月以后,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校外辅导员。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,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,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和同学谈心,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。

1962年8月15日,雷锋不幸因公殉职,年仅22岁。1963年3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毛泽东为雷锋同志的题词:向雷锋同志学习!此后每年3月5日成为“学雷锋日”。